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浅谈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美学 追求身心愉悦

2017-12-07 19:15:00 | 来源: 古建中国 | 作者: | 责任编辑: 胡俊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其山、水、植物、建筑、装饰等物质构建提供了绝佳的颐养天年的人间仙境,其集诗、书、画、昆曲等艺术于一体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精神的构建,满足了自秦汉时期的君主对于长生不老的生命祈求,以及文人士大夫仕途失意时,对于身心劳顿的生命寄寓的需求及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美学 追求身心愉悦

苏州园林自然景观

  自然养生

  孙思邀在《千金翼方》中提到:“山林深远,固是佳境……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地势好,亦居者安”。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辟园村于城中,池馆相望,有白皮古松数十株,风涛倾耳,如置身岩壑……至九十余乃终。

  这就使古代造园,就是要创造一个“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生机盎然的生活环境。为了达到可望,就必须建台、构筑山体、放置亭阁以观景;可行,就要铺设园林道路,遇水架桥.并为改善游园的舒适度,廊这种构筑物应运而生,遍布于园中的各种廊:爬山廊、水廊、廊桥等,不仅遮阳避雨,而且可以分隔空间,成为园中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在园中的小空间中,以走游、登山、涉水,一品大自然山水之妙趣;皇家园林“前宫后苑”,私家园林“宅院一体”,为园林提供了可居的环境。

  生活在“可居可游”的园林中,是颐性养寿的最佳所在。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园中水木明瑟,浓翠凝碧。四季有不谢之花,四时有不同之景。都是自然的艺术升华,是人化了的自然,都是休闲养生的绝佳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美学 追求身心愉悦

知鱼桥

  精神养生

  园林无论规模大小,耗资多寡,如果在这种悠闲舒缓、情趣盎然的美感空间中,再将诸如书画、古玩、香茗、声伎等各种无关生产的“长物”纳人其间,同时在主观情感上沉酒其中,对之爱恋成癖,士人即得以自乐逍遥,终享天年。借这些无关基本生活之需的“长物”,建起他们全部的精神生活,用独特的感官营造一个有别于世俗世界的精微典雅的美感世界。

  庄子的至乐无乐、忘适之适的思想,是人在纯粹体验中所发现的悠游境界—人无喜乐,以世界之乐为乐。人观鱼而知鱼之快乐,万物无情,而人有情,人观万物,故万物皆染上人的情感色彩。庄子游鱼之乐,并非“移情于物”,而是“忘情融物”。临流观鱼,知鱼之乐,也就是士大夫所竞相标榜的了。园林中不乏“鱼乐园”、“壕上观”“知鱼槛”“知鱼壕”等景点,都再现了庄惠壕梁观鱼的意境。

  如留园的“壕淮亭”,“知鱼桥”,桥下绿水盈盈,鱼戏莲叶,当月到风来之时,浪拍石岸,呈现出“月波澈瀚金为色,风獭玲琼石有声”的清幽意境。园林中的一草一木时时刻刻都在变,人融于世界之中,可以时刻感受到新变,时刻有“适我”—适我愉悦、安稳我性灵的体验。园林是生活在“可居可游”的怡性养寿的最佳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美学 追求身心愉悦

古典园林山水

  艺术养生

  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度。‘道’犹表象于‘艺’。灿烂的‘艺’赋予、‘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以深度和灵魂”。

  传统的各艺术门类的学习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士人们借助自己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将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等纳人到园林中,并将其与日常的学习、生活、会友等空间紧密结合,修习之可使人赏心悦目,能提升内在修为,既能获得感官愉悦,又能得到心理的升华,“赏心悦目”修养内涵,便是达到了中医养生的“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