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
网师园占地不足9亩,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在素以“小巧”著称的苏州园林中还属小字号,然而它承受的赞誉是这片狭小的空间中远远容纳不了的。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其美妙高超之处在于精巧清俊,气新韵奇,于咫尺之地营造出一番山水真趣。被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网师园中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这是9亩地上产生出来的一个奇迹。
网师园面积虽小,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全园清新有韵味,是“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网师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是古代苏州世家东宅西园,宅园相连的典型布局。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网师园的平面略成丁字形,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水池的面积并不大,仅400平米左右。池岸略近方形但曲折有致,驳岸用黄石挑砌或叠为石矶,其上间植灌木和攀缘植物,斜出松枝若干,表现了天然水景的一派野趣。
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分别做出水口和水尾,并架桥跨越,把一泓死水幻化为“源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之意。水池宽度约20米,这个视距正好在人的正常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的范围内得以收纳对岸画面构图之全景。水池四周之景无异于四幅完整的画面,内容各不相同却都有主题和陪衬,与池中摇曳的倒影上下辉映成趣,益增园林的活波气氛。
从外宅的园门入园,循一小段游廊直通“小山丛桂轩”,这是水池南岸的主要厅堂,取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的诗句而题名,以喻迎接款待之意。
轩之北,临水堆叠体量较大的黄石假山“云岗”,有蹬道洞穴,颇具雄险气势。它形成水面与小山丛桂轩之间的一道屏障,把轩部分隐藏起来,既是一处绝妙的俯视观景点,也因为假山的存在,避免轩紧邻水面而产生的局促感。
轩之西北为临水的“濯缨水阁”取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这是水池南岸风景画面上的构图中心。
自水阁之西折而北行,曲折的随墙游廊顺着水池西岸山石堆叠之高下而起伏,当中建八方亭“风到月来亭”突出于池水之上。此亭作为游人驻足稍事休息之处,可以凭栏隔水观赏环池三面之景,同时也是水池西岸的风景画面上的构图中心。
亭中有一面铜镜,夜晚映射出月亮之形,与天空中的明月,水中月的倒影构成“三月”的唯美画面。除此之外,铜镜设置此处,映射全园景色,扩大了园内空间,是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之处。但是“月到风来亭”体量似嫌过大,屋顶超出池面过高,多少造成与池面相比较的尺度不够协调的现象,是网师园的瑜中之瑕。
水池北岸是中部建筑物集中的地方,“看松读画轩”与南岸的“濯缨水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轩的位置稍往后退,留出轩前的空间类似三合小庭院,庭院内叠筑太湖石树坛,树坛内栽植姿态苍古,枝干虬劲的罗汉松,白皮松,圆柏三株,增加了池北岸的层次和景深,同时也构成了自轩内南望的一幅以古树为主景的天然图画,故以“看松读画”命轩之名。
轩之西为临水的廊屋“竹外一枝轩”,它在后面的楼房“集虚斋”的衬托下益发显得体态低平,尺度近人。倚坐在这个廊屋临池一面的美人靠坐凳上,南望可观赏环池之景有如长卷之舒展,北望则透过月洞门看到“集虚斋”前庭的修竹山石,楚楚动人宛似册页小品。
“竹外一枝轩”的东南为小水榭“射鸭廊”,它既是水池东岸的点景建筑,又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同时还是通往内宅的园门。三者合而为一,故甫入园即可一览全园之胜,设计手法全然不同于外宅的园门。
射鸭廊之南,以黄石堆叠为一座玲珑剔透的小型假山,它与前者恰成人工与天然之对比,两者衬托于白粉墙垣之背景则又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假山沿岸边堆叠,形成水池与高大的白粉墙垣之间的一道屏障,在视觉上仿佛拉开了两者的距离从而加大了景深,避免了大片墙垣直接临水的局促感。这座假山与池南岸的“云岗”虽非一体,但在气脉上是彼此连贯的。
水池在两山之间往东南延伸成为溪谷形状的水尾,上建小石拱桥一座作为两岸之间的通道。此桥的尺度极小,颇能协调于局部的山水环境。
整个网师园的空间安排采取主,辅对比的手法,中部景区也就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西部的园中园与中部之间仅一墙之隔,是辅助空间中最大者。正厅为书斋“殿春簃”,位于长方形庭院之北,南略置峰石为殿春簃对景。
院内当年辟作药栏,遍植芍药,每逢暮春时节,唯有这里“尚留芍药殿春风”,因此而命名景题。院西南隅有水一泓,名“涵碧”,清澈醒人,与网师园中部大水池有脉可通,存“水贵有源”之意。泉上构亭,名“冷泉”,与轩前面东部假山相对。
西园以“花街”铺地,极平洁,与中部利用水池,同一原则。以整片出之,成水陆对比,西园以石点水,中部以水点石。
总体利用建筑与山石之对比,相互变换者,如歌家之巧运新腔,不袭旧调。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明轩”正是以西园为蓝本建造,使中国古典园林走上了国际。
网师园东部府邸屋宇高敞,共有四进院落,第一进轿厅和第二进大厅“万卷堂”为外宅,第三进“撷秀楼”和第四进“五峰书屋”为内宅。 住宅区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
入门屋穿廊为轿厅,厅东门额上砖刻“网师小筑”四字,外客由此门入园。轿厅之后,大厅“万卷堂”崇立,其前砖门楼,雕镂极精,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
其后撷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相比于“万卷堂”屋宇较低矮,室内光线较昏暗,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体现。撷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西侧设一园门,供主人和内眷出入中部水景园。
综观网师园,以水为主,主题突出,布局紧凑,沿池布置简洁自然,空间尺度斟酌恰当,并成功地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尤以精致小巧著称,摒除了堆砌罗列的烦琐风尚,不愧为苏州古典园林小巧典雅,以少胜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