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Tainia dunnii Rolfe
别名:
科属:
假鳞茎暗紫色,圆柱形,罕为卵状圆锥形,被膜质鞘,顶生1枚叶。叶狭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葶直立,纤细,长30-60厘米,具3枚筒状膜质鞘,基部的2枚鞘套叠;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红棕色,疏生多数花;花黄褐色或棕紫色;花瓣与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急尖或锐尖,具3条脉,仅中脉较明显;唇瓣整体轮廓近圆形,长约1厘米,基部贴生于蕊柱足末端,前部3裂。花期通常3-4月。
形态特征
带唇兰假鳞茎暗紫色,圆柱形,罕为卵状圆锥形,长1-7厘米,下半部常较粗,粗5-10毫米,被膜质鞘,顶生1枚叶。叶狭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2-35厘米,宽6-6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为柄;叶柄长2-6厘米,具3条脉。花葶直立,纤细,长30-60厘米,具3枚筒状膜质鞘,基部的2枚鞘套叠;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红棕色,疏生多数花;花苞片红色,狭披针形,长3-7毫米,先端渐尖;花梗和子房红棕色,长约1厘米,子房膨大为棒状;花黄褐色或棕紫色;中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11-12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具3条脉,仅中脉较明显;侧萼片狭长圆状镰刀形,与中萼片等长,基部贴生于蕊柱足而形成明显的萼囊。花瓣与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急尖或锐尖,具3条脉,仅中脉较明显;唇瓣整体轮廓近圆形,长约1厘米,基部贴生于蕊柱足末端,前部3裂;侧裂片淡黄色,具许多紫黑色斑点,直立,三角形,长约2.5毫米,先端锐尖,向前弯,摊平后两侧裂片先端之间相距1厘米;中裂片黄色,横长圆形,先端近截形或凹缺而具1个短凸;唇盘上面无毛或稍具短毛,具3条褶片,两侧的褶片呈弧形,较高,中央的褶片为龙骨状;蕊柱纤细,向前弯曲,长约8毫米,上部扩大,具长约2毫米的蕊柱足;药帽顶端两侧各具1枚紫色的圆锥状突起物。花期通常3-4月。
分布区域
生于海拔580-19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或山间溪边。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花的颜色和唇瓣中裂片先端的形状常有变化。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产中国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北部、四川和贵州中部。